百锾
基本解释
词条:『百锾』
拼音:bǎi huán
注音:ㄅㄞˇ ㄏㄨㄢˊ
解释:六百两。锾﹐古重量名。一锾为六两;又说一锾为六两又大半两;又说百锾为三斤。
古代诗词
南北朝.谢朓.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 五:「百锾载恤。」
宋代.苏籀.朱从事安诗挽词一首:「末俗贾三倍,尤能赈百锾。」
南北朝.谢朓.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万箱惟重,百锾载恤。」
明代.张萱.小集大忠祠议复五先生南园旧社呈直指虞石王公得十五删二冬 其一:「相逢却喜装能解,不向公家请百锾。」
明代.李孙宸.将出都留别董玄宰先生:「万言虎观倾多士,片字鸡林购百锾。」
基本字义
百bǎi(ㄅㄞˇ)
1、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2、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基本字义
锾(鍰)huán(ㄏㄨㄢˊ)
1、古代重量单位,亦是货币单位,标准不一。
2、古同“环”,圈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