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
基本解释
词条:『巴渝』
拼音:bā yú
注音:ㄅㄚ ㄩˊ
解释:
1.巴渝,蜀古地名。用以借指巴渝舞。
2.古曲调名。即巴渝歌。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野望:「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唐代.杜甫.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
唐代.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江海宁为让,巴渝转自牵。」
宋代.黄庭坚.送张天觉得登字:「张侯起巴渝,翼若垂天鹏。」
明代.王叔承.竹枝词:「深夜忽听巴渝曲,起剔残灯酒尚温。」
基本字义
巴bā(ㄅㄚ)
1、粘结着的东西:泥巴。锅巴。
2、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饭巴锅了。巴结别人。
3、贴近: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4、盼,期望:巴望。
5、张开:巴着眼睛。
6、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
7、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巴蜀。巴山蜀水。
8、词尾,读轻声:尾巴。嘴巴。
9、大蛇:巴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
10、气压的压强单位。
11、压强单位。
12、姓。
基本字义
渝yú(ㄩˊ)
1、改变,违背(多指感情或态度):忠贞不渝。生死不渝。
2、中国重庆直辖市的别称。因为重庆境内嘉陵江古称渝水,“渝”也作为重庆的简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