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尾
基本解释
词条:『跋尾』
拼音:bá wěi
注音:ㄅㄚˊ ㄨㄟˇ一ˇ
解释:
1.谓在文末署名。
2.即跋文。
古代诗词
宋代.苏轼.虔州吕倚承事年八十三读书作诗不已好收古今:「吕倚梦得承事借示古今书一轴作诗代跋尾倚年八十一?扬雄老无子,冯衍终不遇。」
宋代.郑獬.水浅舟滞解闷十绝:「稚子持竿坐芳草,鱼儿跋尾出浮萍。」
明代.周永年.次韵和牧翁题沈启南奚川八景图卷:「强凭韵脚当跋尾,不识可称同调无。」
宋代.苏舜钦.检书:「快心伯长文,跋尾清臣拓。」
明代.沈周.题朱性甫诗稿:「冠端感慨仪曹笔,跋尾吹嘘借舫斋。」
基本字义
跋bá(ㄅㄚˊ)
1、翻山越岭:跋涉。
2、踩,践踏:跋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3、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跋文。跋语。序跋。
基本字义
尾wěi(ㄨㄟˇ)
1、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鸟尾。
2、末端: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3、在后面跟:尾随。尾追。
4、量词,指鱼:三尾鱼。
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其他字义
尾yǐ(一ˇ)
1、特指马尾(wěi)巴上的毛:马尾罗。马尾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2、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尾儿(雌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