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笏
基本解释
词条:『把笏』
拼音:bǎ hù
注音:ㄅㄚˇㄅㄚˋ ㄏㄨˋ
解释:持笏。指做官。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连日大雨门外湖水渺然:「趁朝把笏著乌鞞,不似归来买短蓑。」
宋代.李若水.次韵舒伯源雪晴偶书四首:「而今把笏谢樵子,马踏御街闻晓鸡。」
宋代.陆游.连日大雨门外湖水渺然:「趁朝把笏著乌靴,不似归来买短蓑。」
元代.魏初.题归潜洞:「一发不中群口讥,昨日把笏今扶犁。」
明代.祝允明.金华见山亭:「安能乞勾漏,把笏此徘徊。」
基本字义
把bǎ(ㄅㄚˇ)
1、拿,抓住:把酒(拿着酒杯)。把玩(拿着赏玩)。
2、控制,掌握:把握。把舵。
3、看守:把守。把门儿。
4、自行车、手推车等的手柄:车把。
5、可以用手拿的小捆:秫秸把儿。
6、专权,一手独揽:把持大权。
7、从后托起小孩两腿使之大小便的动作:把尿。
8、介词,义为拿,处置,致使:你能把他怎么样。
9、量词。
10、结盟:拜把子。把兄弟。
其他字义
把bà(ㄅㄚˋ)
1、物体上便于手拿的部分:刀把儿。
2、被人作为说笑资料的言行:话把儿。
基本字义
笏hù(ㄏㄨˋ)
1、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