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碛
基本解释
词条:『白碛』
拼音:bái qì
注音:ㄅㄞˊ ㄑ一ˋ
解释:沙漠地带。
古代诗词
明代.尹耕.赠谭青原侍御:「闻道愁云暗朔天,黄沙白碛可人怜。」
元代.杨维桢.饮马图:「吁嗟!清海头,白碛尾,渴乌一失金井水,长城窟远腥风起。」
唐代.张籍.杂曲歌辞 其二 凉州词:「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明代.刘麟.题明妃图:「黄云白碛戍楼空,汉殿音微有雁通。」
基本字义
白bái(ㄅㄞˊ)
1、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2、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3、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4、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5、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6、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7、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8、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9、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10、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11、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12、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13、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14、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15、姓。
基本字义
碛(磧)qì(ㄑ一ˋ)
1、浅水中的沙石。
2、[沙碛]沙漠。不生草木的沙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