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雉
基本解释
词条:『白雉』
拼音:bái zhì
注音:ㄅㄞˊ ㄓˋ
解释:
1.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为瑞鸟。
2.白鹇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白鹇》。
古代诗词
两汉.班固.白雉诗:「获白雉兮效素乌。」
宋代.黄庭坚.赠李彦深:「开云睹白雉,临水对虚舟。」
唐代.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粟。」
唐代.李白.雉朝飞:「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
唐代.李白.放後遇恩不沾:「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基本字义
白bái(ㄅㄞˊ)
1、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2、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3、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4、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5、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6、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7、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8、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9、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10、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11、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12、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13、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14、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15、姓。
基本字义
雉zhì(ㄓˋ)
1、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2、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3、城墙:雉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