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族
基本解释
词条:『百族』
拼音:bǎi zú
注音:ㄅㄞˇ ㄗㄨˊ
解释:
1.百姓。
2.古代府史以下的吏役。
古代诗词
魏晋.陆云.答吴王上将顾处微诗:「类聚百族。」
宋代.苏轼.李氏园:「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
宋代.苏轼.五禽言(并叙):「春夏之交,鸣鸟百族,土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
宋代.赵蕃.文殊院晨起:「山禽百族自呼名,撩我僧窗睡不成。」
基本字义
百bǎi(ㄅㄞˇ)
1、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2、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基本字义
族zú(ㄗㄨˊ)
1、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
2、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
3、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
4、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族。氏族。部族。
5、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族。
6、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族灭。
7、聚合,集中:云气不待族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