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兰
基本解释
词条:『班兰』
拼音:bān lán
注音:ㄅㄢ ㄌㄢˊ
解释:色彩错杂灿烂貌。班,通"斑"。
古代诗词
清代.王颂蔚.送黄公度随使欧洲:「埔头日以辟,遍地班兰裳。」
清代.陈宝琛.息力杂诗 其三:「格林印度马来由,织路班兰各自求。」
魏晋.无名氏.兴平中吴中童谣:「黄金车,班兰耳。」
基本字义
班bān(ㄅㄢ)
1、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2、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3、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4、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5、定时开行(xíng)的:班车。班机。班期。
6、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
7、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
8、古同“斑”,杂色。
9、姓。
基本字义
兰(蘭)lán(ㄌㄢˊ)
1、指“兰草”和“兰花”: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2、古书上指“木兰”。
3、古同“栏”,家畜圈(juàn)。
4、古同“斓”,斑斓。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