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伏
基本解释
词条:『不伏』
拼音:bù fú
注音:ㄅㄨˋㄈㄡˇ ㄈㄨˊ
解释:不服。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题老鹤万里心:「老骥不伏乘,清唳彻九虚。」
唐代.胡曾.咏史诗·李陵台:「英雄不伏蛮夷死,更筑高台望故乡。」
宋代.陆游.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唐代.陆龟蒙.和袭美怀锡山药名离合二首:「佳句成来谁不伏,神丹偷去亦须防。」
明代.无名.台中语:「侯知一不伏致仕,张悰自请起复。」
基本字义
不bù(ㄅㄨˋ)
1、副词。
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fǒu(ㄈㄡˇ)
1、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基本字义
伏fú(ㄈㄨˊ)
1、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2、低下去:此起彼伏。
3、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5、隐藏:伏兵。埋伏。
6、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