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圭
基本解释
词条:『秉圭』
拼音:bǐng guī
注音:ㄅ一ㄥˇ ㄍㄨㄟ
解释:
1.亦作"秉珪"。
2.手执玉圭。
古代诗词
宋代.陈仁玉.仙都山独峰大雪歌:「天花撩乱缤纷舞,秉圭植璧仙灵趋。」
明代.程敏政.功臣庙下作:「秉圭服冕垂衣裳,异姓联翩如雁行。」
清代.邢昉.读祖心再变纪漫述五十韵:「我皇秉圭鬯,雨泣面如靧。」
明代.欧大任.送陈司勋惟谦参藩山东:「秉圭寄垂旬宣远,赐履恩深保障难。」
明代.欧大任.郊祀歌十首 其一:「禋祀初成玉册文,秉圭今见圣明君。」
基本字义
秉bǐng(ㄅ一ㄥˇ)
1、拿着,持:秉烛。
2、掌握、主持:秉正。秉公。
3、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十六斛。
4、姓。
基本字义
圭guī(ㄍㄨㄟ)
1、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圭角(jiǎo)(圭的棱角,喻锋芒)。
2、古代测日影的器具:圭表(a.测日影的器具;b.标准)。圭臬(指标准、法度,如“奉为圭圭”)。
3、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圭撮(喻小量)。圭勺。
4、古代重量单位,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5、洁:圭田(古代卿大夫供祭祀用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