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节
基本解释
词条:『秉节』
拼音:bǐng jié
注音:ㄅ一ㄥˇ ㄐ一ㄝˊㄐ一ㄝ
解释:
1.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
2.保持节操﹐守节。
3.犹秉性。
古代诗词
唐代.皇甫冉.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秉节身常苦,求仁志不违。」
宋代.陆游.书叹:「孤生尊所闻,秉节不敢渝。」
明代.无名.南唐江州风坠诗:「由来秉节世无双,独守孤城死不降。」
宋代.张镃.杂兴:「泱泱古齐邦,中有秉节臣。」
宋代.李廌.杜元凯庙:「贤哉秉节度,不制蜀阿童。」
基本字义
秉bǐng(ㄅ一ㄥˇ)
1、拿着,持:秉烛。
2、掌握、主持:秉正。秉公。
3、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十六斛。
4、姓。
基本字义
节(節)jié(ㄐ一ㄝˊ)
1、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礼度:礼节。
7、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姓。
其他字义
节(節)jiē(ㄐ一ㄝ)
1、〔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