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笋
基本解释
词条:『边笋』
拼音:biān sǔn
注音:ㄅ一ㄢ ㄙㄨㄣˇ
解释:见"边笋"。
古代诗词
宋代.赵希迈.亦文斋竹:「疏竹墙边笋渐添,况逢数日雨廉纤。」
明代.雪浪法师.十月十五日冶父山中有怀方丈庵:「散步归寻边笋,乘凉摘到新茶。」
宋代.释印肃.铁竹歌:「九节玲珑通法界,不由边笋自喽罗。」
宋代.李之仪.答成都侍其纯父用其韵:「一闻此语心先醉,似向江边笋自烧。」
明代.成鹫.刘吟祉偕严周二子过大通赋赠:「竹边笋,花下藕,寻常茶饭吾家有。」
基本字义
边(邊)biān(ㄅ一ㄢ)
1、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边缘。边沿。
2、国家或地区交界处:边疆。边界。边防。边境。边陲(边境)。
3、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等边三角形。
4、旁侧,近旁:身边。边锋。
5、方面:边干(gàn)边学。
6、表示方位:上边。外边。
7、姓。
基本字义
笋sǔn(ㄙㄨㄣˇ)
1、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茎、芽,又称“竹笋”,可以做菜吃。可食用者主要有“毛竹笋”、“慈竹笋”、“麻竹笋”等。
2、竹子的青皮:笋席(用竹青编成的席子)。
3、古同“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