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节
基本解释
词条:『避节』
拼音:bì jié
注音:ㄅ一ˋ ㄐ一ㄝˊㄐ一ㄝ
解释:封建时代谓官吏休假离职,不受上级节制。
古代诗词
元代.刘因.除夕:「空囊难避节,青镜不留年。」
宋代.韦骧.过金陵上仆射王舒公:「异宠藏珍带,优恩避节旄。」
明代.萧显.将至清泉怀诸相知:「避节尘氛天外静,对船山色雨中青。」
基本字义
避bì(ㄅ一ˋ)
1、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2、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基本字义
节(節)jié(ㄐ一ㄝˊ)
1、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礼度:礼节。
7、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姓。
其他字义
节(節)jiē(ㄐ一ㄝ)
1、〔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