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亲
基本解释
词条:『避亲』
拼音:bì qīn
注音:ㄅ一ˋ ㄑ一ㄣㄑ一ㄥˋ
解释:
1.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
2.唐宋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
3.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
古代诗词
宋代.刘克庄.用洪君畴韵送徐仲晦赴乡郡二首:「范孟博非私奏劾,祁大夫不避亲讐。」
基本字义
避bì(ㄅ一ˋ)
1、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2、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基本字义
亲(親)qīn(ㄑ一ㄣ)
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2、婚姻:亲事。
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5、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6、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
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
其他字义
亲(親)qìng(ㄑ一ㄥˋ)
1、〔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