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色
基本解释
词条:『避色』
拼音:bì sè
注音:ㄅ一ˋ ㄙㄜˋ
解释:
1.谓避开女色。
2.谓君礼貌衰减,有厌己之状,即去之。语出《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古代诗词
明代.钱谦贞.喜宗伯兄归里:「无心云为苍生出,避色人同倦鸟飞。」
宋代.释道宁.偈六十三首:「避色逃声,何名作者。」
宋代.徐积.雪 其七:「避色莫投妆妇指,弄香须扑舞蛾肩。」
宋代.吕南公.蝇骥:「托止如雅素,主之无避色。」
明代.徐熥.荔枝 其二 浪淘沙:「汉苑杨梅应避色,卢橘香惭。」
基本字义
避bì(ㄅ一ˋ)
1、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2、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基本字义
色sè(ㄙㄜˋ)
1、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色。色彩。色相(xiàng)。色调(diào)。
2、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色。气色。色厉内荏。
3、情景,景象:行色匆匆。景色宜人。
4、种类:各色用品。
5、品质,质量:音色。成色。足色纹银。
6、妇女美貌:姿色。色艺。
7、情欲:色情。好(hào)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