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蟾
基本解释
词条:『冰蟾』
拼音:bīng chán
注音:ㄅ一ㄥ ㄔㄢˊ
解释:指月亮。
古代诗词
宋代.陈造.菩萨蛮:「冰花的皪冰蟾下。」
宋代.侯置.青玉案:「蜡梅开遍,冰蟾圆後,梦断灵溪路。」
宋代.洪瑹.月华清:「谁驾冰蟾,拥出桂轮天半。」
宋代.蒋捷.瑞鹤仙·乡城见月:「绀烟迷雁迹,渐碎鼓零钟,街喧初息,风檠背寒壁,放冰蟾,飞到蛛丝帘隙。」
宋代.吕渭老.小重山:「玉人风味似冰蟾。」
基本字义
冰bīng(ㄅ一ㄥ)
1、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2、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3、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4、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冰上。
5、洁白明彻:冰绡。冰心。冰清玉洁。冰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基本字义
蟾chán(ㄔㄢˊ)
1、〔蟾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蟾酥”(色白,可入药)。“蟾宫”(月亮)。“蟾桂”。“蟾轮”(圆月)。“蟾辉”、“蟾光”、“蟾魄”(均指月光)。“蟾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