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基本解释
词条:『艾蒿』
拼音:ài hāo
注音:ㄞˋ ㄏㄠ
解释:草名。也称"萧"﹑"艾"或"冰台"。
古代诗词
宋代.陈师道.河上:「窥巢乌鹊竞,过雨艾蒿光。」
宋代.张栻.送临武雷令:「境静归岛雁,许空长艾蒿。」
宋代.陈造.次韵答阵梦锡十首:「台合不无补衮手,付我五亩耘艾蒿。」
宋代.张栻.题曾氏山园十一咏·菊隐:「不肯竞桃李,甘心同艾蒿。」
明代.刘基.二鬼:「吹风放火烈山谷,不问杉柏樗栎兰艾蒿芷蘅茅茨,燔焱熨灼无余遗。」
基本字义
艾ài(ㄞˋ)
1、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用:艾子。艾蒿。艾绒。
2、年老的,也指老年人:耆艾。
3、止,绝:方兴未艾。
4、美好:少(shào)艾(年轻美好的女子)。
5、姓。
其他字义
艾yì(一ˋ)
1、治理。[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
基本字义
蒿hāo(ㄏㄠ)
1、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蒿莱(杂草,喻草野百姓)。
2、气蒸出的样子。
3、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