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丘
基本解释
词条:『贝丘』
拼音:bèi qiū
注音:ㄅㄟˋ ㄑ一ㄡ
解释:
1.古地名。在今山东博兴东南。
2.考古学名词。原始人类在沿海或滨湖地区,遗留下来的牡蛎﹑蛤蜊﹑鲍鱼﹑海螺等贝类介壳堆积物,形如小丘,故名。其中往往包含有石器﹑陶器等文文化遗物。我国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有发现。
古代诗词
唐代.岑参.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忆昨始相值,值君客贝丘。」
唐代.高适.无题:「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
唐代.刘长卿.杂曲歌辞·太行苦热行:「朝辞羊肠坂,夕望贝丘郭。」
唐代.刘长卿.奉和李大夫:「朝辞羊肠阪,夕望贝丘郭。」
基本字义
贝(貝)bèi(ㄅㄟˋ)
1、蛤蜊、珠母、刀蚌、文蛤等有介壳软体动物的总称。
2、指贝类动物的硬壳:贝壳。贝雕。
3、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
4、姓。
基本字义
丘qiū(ㄑ一ㄡ)
1、小土山:土丘。沙丘。丘陵。丘壑。
2、像小土山凸起的:丘疹。
3、坟墓:丘墓(大墓)。丘垄。
4、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一丘十亩大的小田。
5、众人聚居的地方:丘民(乡民,邑民)。
6、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