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士
基本解释
词条:『鄙士』
拼音:bǐ shì
注音:ㄅ一ˇ ㄕˋ
解释:浅陋卑下的人。
古代诗词
明代.陈第.感古十四首:「云何鄙士,强吐弱茹。」
明代.李攀龙.满歌行:「鄙士患得失,达士多所宜。」
宋代.郭祥正.逍遥园:「此鄙士之常习,又安得与夫逍遥主人而为之友也哉。」
明代.郑学醇.刘文学感遇:「伊余东鄙士,操行岂瑰琦。」
清代.李?媖.述怀:「望之不鄙士行正,诗豪酒圣空称贤。」
基本字义
鄙bǐ(ㄅ一ˇ)
1、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2、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鄙。
3、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
4、轻蔑,看不起:鄙视。鄙夷。鄙弃。鄙薄。
5、品质低劣:卑鄙。
6、谦辞,用于自称:鄙人。鄙老。鄙见。
7、吝啬:鄙吝。鄙诈(贪吝诈伪)。
基本字义
士shì(ㄕˋ)
1、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2、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3、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4、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5、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6、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