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梅
基本解释
词条:『摽梅』
拼音:biào méi
注音:ㄅ一ㄠˋㄅ一ㄠ ㄇㄟˊ
解释:《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助词。摽梅﹐谓梅子成熟而落下。后以"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年龄。
古代诗词
唐代.孟浩然.送桓子之郢成礼:「摽梅诗有赠,羔雁礼将行。」
宋代.彭子翔.木兰花慢:「摽梅实好,奈绿阴、庭户不禁愁。」
唐代.权德舆.薄命篇:「摽梅既落行有时。」
宋代.梅尧臣.闰正月二日夜张氏纳妇:「婚姻贵及时,周有摽梅诗。」
宋代.何梦桂.雪楼程御史次方山房韵见寄用韵答赋三首:「日暮赋摽梅,愧我求彼士。」
基本字义
摽biào(ㄅ一ㄠˋ)
1、紧紧地捆绑物体使其相连:椅子腿活动了,用铁丝摽住。
2、比着:摽着劲干。
3、用胳膊紧紧地钩住:他俩摽着胳膊走。
4、亲近,依附(多含贬义):他们摽在一块儿。
5、落:摽梅。
6、打,击:“长木之毙,无不摽也”。
7、捶胸的样子:“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其他字义
摽biāo(ㄅ一ㄠ)
1、挥之使动:“曹子摽剑而去之”。
2、高扬:“摽然若秋云之远”。
3、古同“标”,标榜。
基本字义
梅méi(ㄇㄟˊ)
1、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