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舅
基本解释
词条:『伯舅』
拼音:bó jiù
注音:ㄅㄛˊㄅㄞˇㄅㄚˋ ㄐ一ㄡˋ
解释:
1.周王朝对异姓诸侯的称呼。
2.母亲的哥哥。
古代诗词
唐代.王维.奉送六舅归陆浑:「伯舅吏淮泗。」
唐代.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伯舅各骄纵,仁兄未摧抑。」
唐代.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理家烦伯舅,相宅尽吾兄。」
唐代.严维.赠别至弘上人:「棣华恩见赐,伯舅礼仍崇。」
唐代.王维.奉送六舅归陆浑:「伯舅吏淮泗,卓鲁方喟然。」
基本字义
伯bó(ㄅㄛˊ)
1、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3、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4、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5、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
6、姓。
其他字义
伯bǎi(ㄅㄞˇ)
1、〔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其他字义
伯bà(ㄅㄚˋ)
1、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基本字义
舅jiù(ㄐ一ㄡˋ)
1、母亲的弟兄:舅舅。舅父。舅母。
2、妻的弟兄:妻舅。
3、古代称丈夫的父亲:舅姑(公婆)。“昔者吾舅死于虎”。
4、古代帝王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诸侯亦称异姓大夫为“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