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联系我们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补牍

基本解释

词条:『补牍』

拼音:bǔ dú

注音:ㄅㄨˇ ㄉㄨˊ

解释:
1.宋赵普曾荐贤于太祖,不用。屡奏,太祖碎其牍,普仍缀补破牍复奏,太祖省悟,卒用其人。事见《宋史.赵普传》。后遂用为忠贞事君的典故。
2.补为公牍。

古代诗词

清代.陈恭尹.送吴制军至三水因纪昔游作百韵赠别:「减米获生全,赖公为补牍。」
明代.张萱.赠冯慕冈华省衷何玉岘南还 其二:「补牍如填海,排阍空叫云。」
明代.杨继盛.送万枫潭少参山东:「圣朝此际求贤切,补牍还思旧谏官。」
明代.郭之奇.寄赠冯令君尔韬初擢给谏二首 其一:「绘图持节真何日,补牍牵裾又一时。」
明代.郭之奇.寄赠冯尔韬给谏二首 其一:「绘图持节真何日,补牍牵裾此一时。」

基本字义

补(補)bǔ(ㄅㄨˇ)

1、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补。补葺。亡羊补牢。

2、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

3、益处: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基本字义

牍(牘)dú(ㄉㄨˊ)

1、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牍(公文)。尺牍(书信)。案牍。

2、古代乐器名。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补天浴日 补阙灯檠 补阙拾遗 补过饰非 补牢顾犬 补苴罅漏 补偏救弊 补过拾遗

更多汉语词典: 薄借 补弊 簸谷 薄殖 薄相 薄少 不蒙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搜了吗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1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