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禬子
基本解释
词条:『二禬子』
拼音:èr guì zǐ
注音:ㄦˋ ㄍㄨㄟˋ ㄗˇ
解释:
1.亦作"二会子"。
2.宗教名。旧时流行于淮南地区。
基本字义
二èr(ㄦˋ)
1、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2、双,比:独一无二。
3、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基本字义
禬guì(ㄍㄨㄟˋ)
1、古代为消灾除病而举行的祭祀:“掌以时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2、古代诸侯会聚财物接济盟国:“以禬礼哀围败。”
3、古代诸侯接济盟国的财物:“致禬以补诸侯之灾。”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