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埏
基本解释
词条:『垓埏』
拼音:gāi yán
注音:ㄍㄞ 一ㄢˊㄕㄢ
解释:天地的边际。指极远的地区。语出汉司马相如《封禅文》:"上畅九垓,下溯八埏。"
古代诗词
宋代.李曾伯.水调歌头:「神工一炊黍顷,爽气遍垓埏。」
宋代.文天祥.明堂庆成恭进诗:「至忱功用贯垓埏。」
宋代.方逢辰.庆明堂礼成:「合宫芬郁彻垓埏,治象阳明景烂然。」
宋代.谢翱.宋铙歌鼓吹曲 其九:「于庙告成,垓埏既平。」
元代.刘诜.石洞杂赋三首 其三 石泉:「始知穷幽讨,奇观满垓埏。」
基本字义
垓gāi(ㄍㄞ)
1、荒远之地,一方广大区域:垓埏(极远的地方)。“天子居九垓之田”。垓极(荒远之外)。
2、界限:垓坫(边界)。重(chǒng)垠累(lěi)垓(重重的限制)。
3、古代数名,指一万万。
4、古同“陔”,层,阶次。
5、指战场、陆地:垓心(战地中心)。
基本字义
埏yán(一ㄢˊ)
1、地的边际。
2、墓道:埏道。埏隧。埏闼(墓道的门)。
其他字义
埏shān(ㄕㄢ)
1、用水和(huóㄏㄨㄛˊ)土:埏埴(“埴”,土;和泥制作陶器,引申为陶冶、培育的意思)。埏揉(反复捶击、踩踏制作陶器的黏土,引申为反复修改、锤炼诗文)。埏稾(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