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邪
基本解释
词条:『谗邪』
拼音:chán xié
注音:ㄔㄢˊ ㄒ一ㄝˊ一ㄚˊ一ㄝˊㄩˊㄒㄨˊ
解释:谗言邪说:谗邪之所以并进者,由上多疑心。
古代诗词
两汉.孔融.临终诗:「谗邪害公正。」
唐代.陆龟蒙.杂讽九首:「赤舌可烧城,谗邪易为伍。」
唐代.张籍.献从兄:「一朝遇谗邪,流窜八九春。」
唐代.周昙.春秋战国门再吟:「能知窟穴依形势,不听谗邪是圣君。」
魏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之第三十首):「谗邪使交疏,浮云令昼冥。」
基本字义
谗(讒)chán(ㄔㄢˊ)
1、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谗言。谗害。谗佞。进谗。信谗。
基本字义
邪xié(ㄒ一ㄝˊ)
1、不正当,不正派:邪恶(è)。邪念。邪说。
2、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
3、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邪。
4、妖异怪诞:邪魔。邪术。
5、古同“斜”。
其他字义
邪yá(一ㄚˊ)
1、古同“玡”,琅玡山。
其他字义
邪yé(一ㄝˊ)
1、古同“耶”,疑问词。
其他字义
邪yú(ㄩˊ)
1、古同“餘”。
其他字义
邪xú(ㄒㄨˊ)
1、古同“徐”,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