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旒
基本解释
词条:『采旒』
拼音:cǎi liú
注音:ㄘㄞˇㄘㄞˋ ㄌ一ㄡˊ
解释:指古代帝王冠冕上的玉饰。语本《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孔颖达疏:"藻谓杂采之丝绳,以贯于玉,以玉饰藻,故名玉藻。"后以"采旒"指帝王。
古代诗词
宋代.范成大.送陈天予大监同年使闽:「春关十载记英游,蚤喜时才近采旒。」
明代.杨子器.早朝诗(十四首):「画衣遥入迎仙跸,黄伞高擎覆采旒。」
宋代.宋庠.冬至夜斋中不寐遥想郊丘盛礼二首:「两扶天御陟圆丘,璧月珠星拂采旒。」
宋代.苏舜钦.闻京尹范希文谪鄱阳尹十二师鲁以党人贬郢中欧阳九永叔移书责谏官不论救而谪夷陵令因成此诗以寄且慰其远迈也:「大议摇岩石,危言犯采旒。」
基本字义
采(採)cǎi(ㄘㄞˇ)
1、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2、开采:采煤。采矿。
3、选取,取:采访(搜集寻访)。采纳(接受意见)。采集。采购。采写。
4、神采,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5、同“彩”。
6、〔采采〕盛多的样子。
7、古代指官。
其他字义
采(埰)cài(ㄘㄞˋ)
1、〔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称“采邑”。
基本字义
旒liú(ㄌ一ㄡˊ)
1、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旒”。
2、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