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江
基本解释
词条:『飞江』
拼音:fēi jiāng
注音:ㄈㄟ ㄐ一ㄤ
解释:古代的一种渡水工具。
古代诗词
宋代.陈著.贺新郎:「北马飞江过。」
唐代.皎然.同薛员外谊喜雨诗兼上杨使君:「郊云不待族,雨色飞江城。」
唐代.李绅.忆万岁楼望金山:「蜃嘘云拱飞江岛,鳌喷仙岩隔海澜。」
唐代.齐己.湘妃庙:「苍梧云叠九嶷深,二女魂飞江上立。」
宋代.史浩.喜迁莺:「玉皇香案吏,曾是时、鹤飞江国。」
基本字义
飞(飛)fēi(ㄈㄟ)
1、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
2、在空中运动:飞雪。火箭飞向太空。
3、形容极快:飞驶。飞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极,特别地:刀子飞快。
5、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飞语。
6、像架在空中的形状:飞桥。飞阁。
7、感情的表达与传递:飞眼。
基本字义
江jiāng(ㄐ一ㄤ)
1、大河的通称:江山。江河。江天。江干(gān)(江边)。江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2、特指中国长江:江防。江汉。江淮。江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江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江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江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