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貌
基本解释
词条:『骨貌』
拼音:gǔ mào
注音:ㄍㄨˇㄍㄨ ㄇㄠˋ
解释:犹骨像。
古代诗词
清代.宋琬.水调歌头二首 其一:「绿瞳华发,先生骨貌转翛然。」
清代.宋琬.古银槎歌:「安知骨貌久销歇,供人把玩充杯斝。」
明代.黄廷用.忠弼堂:「股肱隆骨貌,耳目益情亲。」
明代.陈繗.舟次大庙前有山余方仰止大尹公指曰此状似小姑山也余因口占一绝:「峻石巉岩骨貌粗,蓬蓬荒草鬓模糊。」
基本字义
骨gǔ(ㄍㄨˇ)
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其他字义
骨gū(ㄍㄨ)
1、〔骨朵儿(duor)〕尚未开放的花朵。
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基本字义
貌mào(ㄇㄠˋ)
1、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2、外表的样子:礼貌。貌合神离。道貌岸然。
3、外观:全貌。
4、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5、描绘,画像:“命工貌妃于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