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蒲
基本解释
词条:『伏蒲』
拼音:fú pú
注音:ㄈㄨˊ ㄆㄨˊ
解释: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事见《汉书.史丹传》。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
古代诗词
唐代.贯休.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由来真庙器,多作伏蒲人。」
唐代.韩愈.答张彻:「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泾。」
唐代.黄滔.长安书事:「伏蒲无一言,草疏贺德音。」
宋代.毛并.满江红:「谁不羡、伏蒲忠鲠,演纶词笔。」
两汉.无名氏.沁园春:「谏省伏蒲,紫垣直笔,硬语曾惊天上人。」
基本字义
伏fú(ㄈㄨˊ)
1、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2、低下去:此起彼伏。
3、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5、隐藏:伏兵。埋伏。
6、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姓。
基本字义
蒲pú(ㄆㄨˊ)
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古同“匍”,匍伏。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