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凫
基本解释
词条:『飞凫』
拼音:fēi fú
注音:ㄈㄟ ㄈㄨˊ
解释:
1.飞翔的野鸭。
2.犹飞凫舃。
3.箭名。
4.借指轻舟。
古代诗词
魏晋.曹植.洛神赋:「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
唐代.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偶欲陈此意,复无南飞凫。」
宋代.晁补之.江神子/江城子:「赖有飞凫贤令尹,同我过,小横塘。」
宋代.晁补之.古阳关/阳关引:「有飞凫客,词珠玉,气冰雪。」
宋代.晁补之.蓦山溪:「飞凫令尹,才调更翩翩,休吊古,枉伤神,有兴来同醉。」
基本字义
飞(飛)fēi(ㄈㄟ)
1、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
2、在空中运动:飞雪。火箭飞向太空。
3、形容极快:飞驶。飞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极,特别地:刀子飞快。
5、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飞语。
6、像架在空中的形状:飞桥。飞阁。
7、感情的表达与传递:飞眼。
基本字义
凫(鳬)fú(ㄈㄨˊ)
1、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飞。
2、同“浮”。
3、〔凫茈〕古书上指“荸荠”。
4、同“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