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蹇
基本解释
词条:『策蹇』
拼音:cè jiǎn
注音:ㄘㄜˋ ㄐ一ㄢˇ
解释:见"策蹇驴"。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磨铅重剸割,策蹇再奔驰。」
唐代.崔峒.客舍书情寄赵中丞:「关山劳策蹇,僮仆惯投人。」
唐代.韩偓.访同年虞:「策蹇相寻犯雪泥,厨烟未动日平西。」
宋代.韩淲.菩萨蛮:「策蹇或肩舆。」
唐代.贾岛.京北原作:「登原见城阙,策蹇思炎天。」
基本字义
策cè(ㄘㄜˋ)
1、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2、鞭打:策马。鞭策。
3、激励,促进:策动。策勉。
4、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5、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6、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7、杖:策杖。
8、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9、计谋,主意,办法: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
10、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11、姓。
基本字义
蹇jiǎn(ㄐ一ㄢˇ)
1、跛,行走困难:蹇足。蹇步。
2、迟钝,不顺利:蹇涩。蹇滞。蹇拙。蹇运。时乖命蹇。
3、傲慢。
4、穷困。
5、驽马,亦指驴。
6、文言语助词:蹇谁留兮中洲?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