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靸
基本解释
词条:『草靸』
拼音:cǎo sǎ
注音:ㄘㄠˇ ㄙㄚˇ
解释:用蒲草等编制的拖鞋。
古代诗词
唐代.杜荀鹤.山寺(一作中)老僧:「草靸无尘心地闲,静随猿鸟过寒暄。」
宋代.方回.初夏:「草靸紵衫并竹扇,石榴罂粟又戎葵。」
宋代.杨万里.午憩马家店:「生衣兼草靸,年例试春风。」
基本字义
草cǎo(ㄘㄠˇ)
1、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2、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
3、粗糙,不细致:草率(shuài)。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4、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①指汉字草书;②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5、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6、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7、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草鸡。
基本字义
靸sǎ(ㄙㄚˇ)
1、〔靸鞋〕a.一种草制的拖鞋;b.鞋帮纳得很密、前面有皮脸的布鞋。
2、方言,把布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穿(拖鞋):靸着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