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
基本解释
词条:『梵文』
拼音:fàn wén
注音:ㄈㄢˋ ㄨㄣˊ
解释: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字。
古代诗词
唐代.齐己.送谭三藏入京:「好进梵文沾帝泽,却归天策继真风。」
唐代.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梵文明处译,禅衲暖时缝。」
宋代.汪元量.瀛国公入西域为僧号木波讲师:「木老西天去,袈裟说梵文。」
明代.林鸿.同倪十宿洽公房:「漱齿发清讽,焚香了梵文。」
宋代.吕南公.渊老:「邛竹五六节,梵文三四编。」
基本字义
梵fàn(ㄈㄢˋ)
1、关于古代印度的:梵语(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梵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基本字义
文wén(ㄨㄣˊ)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2、刺画花纹:文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9、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10、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13、掩饰:文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1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