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纚
基本解释
词条:『幡纚』
拼音:fān lí
注音:ㄈㄢ ㄌ一ˊㄒ一ˇㄌ一ˇㄙㄚˇ
解释:
1.亦作"幡洒"。
2.飞扬貌。
古代诗词
宋代.王质.山友续辞 甘菊:「石盂幡纚乳花飞,错落纷敷间寒绿。」
清代.曾国藩.题钱仑仙㸐烛修书图:「磊磊南董伦,彯缨足幡纚。」
基本字义
幡fān(ㄈㄢ)
1、〔幡然〕同“翻然”。
2、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
基本字义
纚lí(ㄌ一ˊ)
1、绳索。
2、系住。
3、盛装的样子。
其他字义
纚xǐ(ㄒ一ˇ)
1、古代束发的布帛:“冠禅纚步摇冠。”
2、连续不断:“车案行,骑就队,纚乎淫淫,班乎裔裔。”
3、古代一种可以滤物的器皿。
其他字义
纚lǐ(ㄌ一ˇ)
1、连续;相连。
其他字义
纚sǎ(ㄙㄚˇ)
1、古书上说的一种鱼网。
2、飘舞飞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