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公
基本解释
词条:『底公』
拼音:dǐ gōng
注音:ㄉ一ˇ˙ㄉㄜ ㄍㄨㄥ
解释:谓以公正自勉。底,通"砥"。
古代诗词
宋代.李曾伯.代为其亲寿:「鬓底公因民事白,眉边人卜诏书黄。」
明代.史谨.夔府:「却怜井底公孙述,虚筑层城据此山。」
明代.陈献章.杖:「一生用底公须爱,持赠山僧恐未该。」
近现代.王陆一.南乡子 飞来观在巴东江水间:「井底公孙千载事,悲凉。」
基本字义
底dǐ(ㄉ一ˇ)
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2、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5、何,什么:底事伤感。
6、古同“抵”,达到。
其他字义
底de(˙ㄉㄜ)
1、同“的”。
基本字义
公gōng(ㄍㄨㄥ)
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4、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6、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7、雄性的:公母。公畜。
8、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9、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