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伏
基本解释
词条:『底伏』
拼音:dǐ fú
注音:ㄉ一ˇ˙ㄉㄜ ㄈㄨˊ
解释:犹隐伏。
古代诗词
宋代.李石.湖屿:「小舟掀簸中,呕眩篷底伏。」
明代.陶安.石牌矶:「山头坠土立如石,水底伏矶穹似龟。」
清代.叶大庄.石壁客店:「涧底伏潜流,琮琤声一片。」
基本字义
底dǐ(ㄉ一ˇ)
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2、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5、何,什么:底事伤感。
6、古同“抵”,达到。
其他字义
底de(˙ㄉㄜ)
1、同“的”。
基本字义
伏fú(ㄈㄨˊ)
1、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2、低下去:此起彼伏。
3、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5、隐藏:伏兵。埋伏。
6、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