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土
基本解释
词条:『膏土』
拼音:gāo tǔ
注音:ㄍㄠㄍㄠˋ ㄊㄨˇ
解释:
1.肥沃的土壤。
2.旧时称鸦片。
古代诗词
元代.王冕.写怀:「膏土栽黄独,开渠引碧流。」
宋代.艾性夫.种韭:「深培膏土玉钗长,细摆春风碧带香。」
宋代.戴埴.雹:「其欲膏土脉,胡不为为晞薤,厌浥瀼瀼普渐洽。」
明代.张孟兼.送郑叔车:「春泥膏土脉,停云黯天宇。」
宋代.司马光.送薯蓣苗与兴宗:「散之膏土间,春苗比如栉。」
基本字义
膏gāo(ㄍㄠ)
1、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2、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3、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其他字义
膏gào(ㄍㄠˋ)
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2、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
基本字义
土tǔ(ㄊㄨˇ)
1、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2、疆域:国土。领土。
3、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4、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5、不合潮流:土气。
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7、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8、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9、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