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肉
基本解释
词条:『膏肉』
拼音:gāo ròu
注音:ㄍㄠㄍㄠˋ ㄖㄡˋ
解释:泛指脂肉。
古代诗词
元代.王冕.索笋长句寄傅隐君:「先生爱笋如爱玉,冷笑人间饫膏肉。」
宋代.王伯广.顶山栗:「易饱屏膏肉,余功益肝肺。」
宋代.舒岳祥.罪言:「白骨兮成豀,膏肉兮成泥。」
明代.康海.潼关早发:「一夫八人管,剥削尽膏肉。」
宋代.舒岳祥.罪言:「白骨兮成溪,膏肉兮成泥。」
基本字义
膏gāo(ㄍㄠ)
1、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2、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3、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其他字义
膏gào(ㄍㄠˋ)
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2、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
基本字义
肉ròu(ㄖㄡˋ)
1、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
2、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肉。冬瓜肉厚。
3、果实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4、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肉。
5、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6、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