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背
基本解释
词条:『蟾背』
拼音:chán bèi
注音:ㄔㄢˊ ㄅㄟˋㄅㄟ
解释:茶叶名。
古代诗词
宋代.刘克庄.清平乐:「万里骑蟾背。」
宋代.赵汝譡.赠景建将入都赠别:「中控阴符随,意蹑海蟾背。」
清代.王士禛.其年检讨见和绿雪之作复遗岕茶一器索赋:「下帘候鱼目,芳瓷露蟾背。」
基本字义
蟾chán(ㄔㄢˊ)
1、〔蟾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蟾酥”(色白,可入药)。“蟾宫”(月亮)。“蟾桂”。“蟾轮”(圆月)。“蟾辉”、“蟾光”、“蟾魄”(均指月光)。“蟾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
基本字义
背bèi(ㄅㄟˋ)
1、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2、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
3、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人心向背。
4、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背道而驰。
5、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
6、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背台词。
7、违反:违背。背离。背信弃义。
8、不顺:背运。背兴(xìng)。
9、偏僻:背静。
10、听觉不灵:耳背。
其他字义
背bēi(ㄅㄟ)
1、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背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背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