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伏
基本解释
词条:『臣伏』
拼音:chén fú
注音:ㄔㄣˊ ㄈㄨˊ
解释:屈服称臣。
古代诗词
唐代.贯休.送卢舍人三首:「君又不见紫金为轮一千幅,宝洲四皆臣伏。」
唐代.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毛公坛:「先生盛驱役,臣伏甲与丁。」
宋代.张嵲.绍兴中兴上复古诗:「词臣伏罪,无以塞责。」
明代.陆弼.谒于肃愍公墓:「荒坟邻近鄂王宫,异代孤臣伏腊同。」
宋代.岳珂.发排湾过小孤彭郎祠下遂宿马当:「万荧棋布高盖张,百灵臣伏绝影藏。」
基本字义
臣chén(ㄔㄣˊ)
1、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2、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3、古人谦称自己。
4、古代指男性奴隶:臣仆。臣虏。
基本字义
伏fú(ㄈㄨˊ)
1、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2、低下去:此起彼伏。
3、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5、隐藏:伏兵。埋伏。
6、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