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月
基本解释
词条:『蟾月』
拼音:chán yuè
注音:ㄔㄢˊ ㄩㄝˋ
解释:月亮。
古代诗词
唐代.黄滔.酬俞钧:「莫论蟾月无梯接,大底龙津有浪翻。」
明代.程嘉燧.戏效长庆律体即事与高文倩:「蛾眉蟾月两婵娟,忆遇如花胜会仙。」
宋代.姚勉.赠煜上人石窗:「遮莫猕猴常应外,直须蟾月镇当中。」
清代.项鸿祚.烛影摇红四首 其一:「玉梅消瘦倚窗枝,蟾月窥人浅。」
清代.项鸿祚.台城路三首 其二:「迷藏院宇,正蟾月窥人,又无寻处。」
基本字义
蟾chán(ㄔㄢˊ)
1、〔蟾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蟾酥”(色白,可入药)。“蟾宫”(月亮)。“蟾桂”。“蟾轮”(圆月)。“蟾辉”、“蟾光”、“蟾魄”(均指月光)。“蟾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
基本字义
月yuè(ㄩㄝˋ)
1、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2、计时单位:一月。月份。岁月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3、按月出现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饼。月琴。
5、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