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月
基本解释
词条:『跳月』
拼音:tiào yuè
注音:ㄊ一ㄠˋㄊㄠˊ ㄩㄝˋ
解释:苗彝等族人民的一种风俗。于每年初春或暮春时,未婚的青年男女,于月明之夜,聚集野外,尽情歌舞,叫做"跳月"。相爱者,通过各种活动,即可结为夫妻。
古代诗词
宋代.梅尧臣.陪谢紫微晚泛:「岸静鱼跳月,林喧鸟避篙。」
宋代.李石.人日集蟆颐视堰:「老蟆亦放光,跳月天南垂。」
宋代.成钦亮.吴下同年会诗:「诗倡珠玑跳月峡,酒行杯斝湿春晖。」
清代.程颂万.满江红 轮舶逆风渡洞庭湖,用竹垞钱塘观潮韵:「鸦欲唼,波跳月。」
基本字义
跳tiào(ㄊ一ㄠˋ)
1、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
2、越过:跳班。跳棋。跳槽。
3、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
其他字义
跳táo(ㄊㄠˊ)
1、古同“逃”。
基本字义
月yuè(ㄩㄝˋ)
1、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2、计时单位:一月。月份。岁月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3、按月出现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饼。月琴。
5、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