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葫芦
基本解释
词条:『油葫芦』
拼音:yóu hú lú
注音:一ㄡˊ ㄏㄨˊ ㄌㄨˊ
解释:
1.亦作"油壶卢"。昆虫名。形状像蟋蟀而较大,黑褐色,有油光,触角长,腹部肥大,有一对尾须,雌虫另有一个赤褐色的产卵管,雄虫的翅能互相摩擦发声。昼伏夜出,吃豆类﹑谷类﹑瓜类等。
2.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为北曲散套中常用的正曲之一。
基本字义
油yóu(一ㄡˊ)
1、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油饼。油布。油彩。油画。油亮。油水(亦指不正常的收益或额外好处)。油轮。油垢。奶油。石油。食油。汽油。添油加醋。
2、用油或漆涂抹:油刷(a.涂抹油、漆;b.涂抹油、漆的刷子)。
3、被油弄脏:衣服油了一大片。
4、狡猾:油滑。
基本字义
葫hú(ㄏㄨˊ)
1、〔葫芦〕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盛酒或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果实。
2、大蒜的别称。
基本字义
芦lú(ㄌㄨˊ)
1、〔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芦花”、“芦根”、“芦笛”、“芦席”、“芦荡”;亦简称“苇”,如“芦丛”、“芦塘”、“芦箔”、“芦荡”。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