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殿
基本解释
词条:『扫殿』
拼音:sǎo diàn
注音:ㄙㄠˇㄙㄠˋ ㄉ一ㄢˋ
解释:明代政府的一种财政措施。籍录某些祠庙香钱,扫数入官。
古代诗词
明代.朱有燉.元宫词(一百三首):「瑞莲花落巡游少,白首宫人扫殿阶。」
隋代.无名氏.北齐末邺中童谣:「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
清代.宋祖昱.故明宫人杨氏度曲歌:「今春憔悴复明春,扫殿焚香作散人。」
基本字义
扫(掃)sǎo(ㄙㄠˇ)
1、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扫地。
2、清除,消灭:扫雷。扫盲。扫荡。一扫而空。
3、全,尽,尽其所有:扫数(shù)。
4、低落,丧失:扫兴(xìng)。
5、描画:扫描。扫眉。
6、迅速横掠而过:扫射。扫视。
7、结束,了结:扫尾。
8、祭奠:扫墓。祭扫。
其他字义
扫(掃)sào(ㄙㄠˋ)
1、〔扫帚〕以竹枝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基本字义
殿diàn(ㄉ一ㄢˋ)
1、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宫殿。宝殿。金銮殿。殿堂。殿阁。殿上虎(喻敢谏之臣)。殿试。
2、〔殿下〕对亲王或太子的敬称。
3、在最后:殿后。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