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袍
基本解释
词条:『云袍』
拼音:yún páo
注音:ㄩㄣˊ ㄆㄠˊ
解释:
1.道士穿用的袍子。
2.饰有彩云图案的官服。
古代诗词
唐代.贯休.四皓图:「溪苔连豹褥,仙酒污云袍。」
唐代.贯休.怀武夷红石子二首:「烧侵姜芋窖,僧与水云袍。」
唐代.贯休.避地毗陵,寒:「一到毗陵心更劳,冷吟闲步拥云袍。」
宋代.惠洪.渔父词/渔父:「玉带云袍童顶露。」
元代.侯善渊.声声慢:「抹截了,换云袍簪髻,搭个头巾。」
基本字义
云(雲)yún(ㄩㄣˊ)
1、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3、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4、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基本字义
袍páo(ㄆㄠˊ)
1、中式长衣: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
2、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