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林
基本解释
词条:『枣林』
拼音:zǎo lín
注音:ㄗㄠˇ ㄌ一ㄣˊ
解释:枣树林。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枣林蔽天日,交阴不容繖。」
宋代.苏轼.答陈述古二首:「漫说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
宋代.苏轼.次韵僧潜见赠:「彭城老守何足顾,枣林桑野相邀迎。」
南北朝.庾信.咏树诗:「空花植枣林。」
清代.朱彝尊.霜天晓角·晚次东阿:「十里鱼山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基本字义
枣(棗)zǎo(ㄗㄠˇ)
1、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基本字义
林lín(ㄌ一ㄣˊ)
1、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2、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