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桃
基本解释
词条:『鸭桃』
拼音:yā táo
注音:一ㄚ ㄊㄠˊ
解释:《汉武帝内传》:"﹝侍女﹞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后因以"鸭桃"指仙桃。
古代诗词
唐代.王绩.游仙四首:「鸭桃闻已种,龙竹未经骑。」
清代.李符.祝英台近 其五 烧香词:「才过青石岩扉,又见鸭桃底。」
基本字义
鸭(鴨)yā(一ㄚ)
1、鸟类的一科,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泳,不能高飞:鸭子。鸭蛋。鸭绒。烤鸭。填鸭。
基本字义
桃táo(ㄊㄠˊ)
1、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药:桃儿。桃李(喻所教的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名归,尚事实,不尚虚名)。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形状像桃子的:棉桃儿。
3、指核桃:桃仁。桃酥。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