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
基本解释
词条:『海蛇』
拼音:hǎi shé
注音:ㄏㄞˇ ㄕㄜˊ一ˊ
解释:爬行动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毒蛇。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体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主要以鱼为食。肉可食并可入药,皮可制革或做琴膜。
古代诗词
宋代.陈与义.答元方述怀作:「汝海蛇杯应已悟,襄陵驹隙竟难留。」
清代.赵金鉴.游青城山天师洞次伍广文梅隐韵:「电收沧海蛇归袖,经读空山虎侍筵。」
基本字义
海hǎi(ㄏㄞˇ)
1、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2、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3、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4、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5、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6、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7、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8、姓。
基本字义
蛇shé(ㄕㄜˊ)
1、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其他字义
蛇yí(一ˊ)
1、〔委(wěi)蛇〕见“委2”。
中英翻译
翻译:sea snake
sea snake【医】 海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