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劬
基本解释
词条:『饥劬』
拼音:jī qú
注音:ㄐ一 ㄑㄨˊ
解释:饥饿劳累。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题座隅:「自奉虽不厚,亦不至饥劬。」
魏晋.陶渊明.和刘柴桑:「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唐代.韦应物.观田家:「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宋代.汪莘.水调歌头:「谁忆陶元亮,春酒解饥劬。」
明代.张羽.杂言(十一首):「采之侑春酒,数酌忘饥劬。」
基本字义
饥(飢饑)jī(ㄐ一)
1、饿:饥饿。饥民。饥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饥餐渴饮。饥寒交迫。饥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饥。
2、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饥荒。饥馑(灾荒)。
基本字义
劬qú(ㄑㄨˊ)
1、过分劳苦,勤劳:劬劳(指父母养育子女的劳苦)。劬劬。劬录(勤劳,亦作“劬禄”)。
2、慰劳:“食(sì)子者三年而出,见于公宫,则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