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
基本解释
词条:『披裘』
拼音:pī qiú
注音:ㄆ一 ㄑ一ㄡˊ
解释:
1.汉严光少时与刘秀同游学,有高名。及刘秀称帝,隐居不出。刘秀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有人报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刘秀估计他就是严光,三次派人才把他请到京师。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披裘"指归隐。
2.见"披裘负薪"。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病中友人相访:「移榻就斜日,披裘倚前楹。」
唐代.白居易.履道新居二十韵:「老饥初爱粥,瘦冷早披裘。」
唐代.白居易.睡觉:「转枕频伸书帐下,披裘箕踞火炉前。」
清代.计东.宣府逢立秋:「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宋代.陆游.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
基本字义
披pī(ㄆ一)
1、覆盖在肩背上:披星戴月。
2、穿戴:披挂。披甲。
3、打开,散开:披襟。披阅。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4、劈开,裂开:竹竿披了。
基本字义
裘qiú(ㄑ一ㄡˊ)
1、皮衣:狐裘。集腋成裘。
2、姓。